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粟裕战争回忆录TXT下载->粟裕战争回忆录-
第九章(4)
-
-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g.534zw.com
第九章向苏浙敌后发展和天目山战役(4)
敌顽我三方在苏浙地区的态势犬牙交错,苏浙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日伪占领着南京、上海、芜湖、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和几乎所有城镇,貌似强大,但已走下坡路,兵力日蹙。我们到达苏浙边区后,敌寇在浙江除加强沿海防御外,并无较大军事行动,虽扬言要再次打通浙赣铁路,实际上却停止于金华、兰溪,并将永康、丽水、衢州一带放弃,驻守在杭州至金华沿线。天目山脉以北的宜城、郎溪、广德、安吉和天目山脉以东的余杭、富阳等县城及较大的集镇虽仍为日伪占领,但主动作战行动已经不多。
国民党第三战区,处于我军向东南敌后发展方向的西侧。长期以来它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制造皖南事变后仍把主要矛头对准我军。它拥有第二十三、第二十五、第三十二等三个集团军共七个军,计有正规军二十二个师(旅)和突击总队三个突击队(相当于师),并统辖苏浙皖挺进军四个纵队,忠义救国军四个纵队,以及浙江省四个保安旅,江苏省二个保安纵队,和江西、福建的保安部队等众多的地方部队,总计兵力不下三十万。自日军打通粤汉路以来国民党第三战区全境虽已沦于敌后,但尚有联成大片的土地,保有广阔的地域,资源丰富,后备充分。他们与日伪勾搭默契和平共处,甚至提出“变匪区为沧陷区”,“宁可让与日本,不可让与匪军”,在这大片国土上,鱼肉人民,拥兵自重。在日寇向浙赣线进攻时,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部队虽在正面不断后撤,却在天目山区留有重兵,其目的显然是企图同我在东南进行争夺,这清楚地表明,我军挺进苏浙敌后,发展抗日力量,必将遇到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全力破坏。我们首先遇到的对手主要将是国民党正规军。
中央和华中局指示我们:将领导中心设于苏浙院交界地带,南下部队会合第十六旅首先进占吴兴、长兴、安吉、武康间之敌后地区。然后向敌后新区深入发展,采取巩固的逐步发展的方针,在大步向浙江发展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发展一切敌后之敌后地区,作为大发展的巩固的基础和将来收复各大城市的有力阵地。总的战略设想是一旦战略反攻时期揭幕,我们能够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使我们在日寇崩溃时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如果那时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则我们能够在东南独立地就地坚持,成为全国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翼。
归结起来,我们挺进苏浙敌后的具体任务是:深入苏南工作;打开浙西局面;打通与浙东联系。
深入开展苏南工作,打击日伪,发动群众并不困难,问题在于那些与日伪互相勾结沆瀣一气,匪顽合一为非作歹的武装特务。我从苏南地区经过时,沿途耳闻目见,顽方特务武装甚为猖撅,这是影响我工作深入和人心安定的主要原因。盘踞浙西的顽军主力,时而越过宣(城)长(兴)路北犯,是这些特务武装依仗的后台。与浙东打通联系、根据当时的情况可以考虑两条路线:一是东路,从杭州东北钱塘江口南渡,到达三北地区。此线江面宽阔,杭嘉湖区又是日伪“清乡”区,我在该区无工作基础,且系水网区,不便于大部队行动。二是西路,从杭州西南地区东渡富春江到达金华、肖山地区。此线西侧大部为顽军所控制,顽军必然要东出阻拦。因此,无论深入苏南工作或打通浙东联系,都必须首先打开浙西局面,其关键又在控制天目山。控制了天目山就能屏障苏南,巩固现有地区,才能使发展杭嘉湖区无后顾之忧,创造打通浙东的有利条件。
杭州西北的天目山脉是浙西的脊梁,东北--西南走向,绵亘百里以上,层峰叠峦,竹木茂盛,山势险峻,东、西天目山主峰均高达一千五百米左右,支脉绵延莫干山、昱岭、百丈峰等山脉。其北麓的孝丰城是浙西山区与平原交界点之一,既是天目山北部门户,又是浙西与苏南、皖南来往的要冲。位置极为重要。要控制天目山,必须先控制孝丰。顽军既置重兵于天目山,我要进入杭嘉湖敌后,必将遭到顽军的拦击,这样就不可避免要与之进行一场恶战,战场将在孝丰地区。而且由于顽区纵深大,后备雄厚,作战将不止一次。
分析了以上情况,我对进军的具体部署设想了两个方案:一是全力向孝丰地区出动,尔后在反击中控制天目山,再向浦东和浙东发展;二是先以一部指向莫干山,尔后深入杭嘉湖,打通与浦东、海北(指杭州湾北的乍浦、平湖、嘉兴、海宁、海盐地区)的联系,再向浙东发展。第一个方案不仅可使安吉、孝丰以东及武康、德清和杭系湖地区为我遮断,以便控制该地区而进一步打通浦东及浙东联系,而且可以使控制天目山的任务迅速完成,减少今后之困难,还可以在此方向先以一个纵队进入浙东,预期半年后当有极大发展。第二个方案以第一纵队进入浙西安吉、递铺以东,占领武康、德清及余杭以北地区,以一周时间肃清该地区之土匪,并开展地方工作。尔后即以该地为基础派小部武装向东深入杭嘉湖地区,打通与浦东、海北的联系。向南进至富春江边游击,以便与金肖支队打通联系。两个方案比较各有利弊。依当时苏南情况和我们力量看,第一方案虽是可以迅速打开局面的上策,但不是很有把握,如后续部队不能迅速南来,还可能陷于僵局,而且我军主动深入顽区作战,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不利。第二方案虽发展较慢,但较稳妥而有把握,且可以进一步模清情况和创造实施第一方案的有利条件。我们确定执行第二方案并报军部批准。我估计当第一纵队进入莫干山地区,顽方查明我军情况后,可能以主力向武康与递铺间向北挺进,逼我于吴兴、长兴以南之水网地区背水作战,另以主力一路沿孝丰、安吉以西进入泗安以南地区截断我第一纵队向西北转移之路;更大可能是顽军仅以小部牵制我第一纵队,而以其强大主力由孝丰、安吉、泗安以西,越宜长路北进袭击我后方,寻歼我指挥中心。双方的争夺重点将在天目山主脉,果如此,我可就势实施第一方案。也并非对我不利。
为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我率第三纵队仍留宣长路以北备战休整,练习山地作战,准备随时机动。我们对各纵的具体部署是:第一纵队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控制莫干山及杭嘉湖地区,建立前进基地;第三纵队两个支队进至誓节度、广德、泗安以南,配合第一纵队行动,一个支队在广德、泗安公路南北地区掩护后方交通;第二纵队除继续巩固四明山区外,逐步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作战。这个部署使第一、第三纵队以特角之势互相策应,第一纵队伸入敌后,进一步模清情况伺机进退;第三纵队保持机动,盘马弯弓,引而不发;第二纵队则隔江活动,遥相呼应。这样部署的好处是:如顽军主力向东攻击我第一纵队,则第三纵队不仅可以正面钳制敌人以分其势,而且可视机由西向东攻击顽之侧背,协同第一纵队求歼该顽。如顽以主力攻击第三纵队,则我可急调第一纵队由东向西,切断该顽与天目山之联系,协同第三纵队歼击该顽主力,孝丰城可能不战而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