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靖明TXT下载->靖明-
第228章、七天之后,一同行事
-
-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g.534zw.com
从北京往南京的路上,锦衣卫一刻也不敢停歇。
他们除了先到南京,还要分派一人迅速赶去浙江找到刘镇元。
小鱼小虾不能放过,何况大鱼?
四川那边的变故是八百里加急到了北京的,如今是在抢时间。
虽然骆指挥说,四川那边必已严守关隘,但消息若经长江水陆一路东走,传到南京不会花太长的时间。
应天府尹孟春,正三品。
旧党明面上是费宏为党魁,但如今形势越来越清晰。既然有尸劾探路,说明真正聪明胆大的另有一帮人。而这帮人里,孟春至少是核心圈的人物。
现在,孟春这个核心人物之旁,几个人再次聚齐。
“陛下竟真动了惠安伯,还是谋逆之名!锦衣卫已经到了浙江!”那天曾在这里借贺祝生辰为名与孟春密议的吴兴沈氏家主沈远清连声忧惧,“府尊,势如水火,势如水火啊!”
沈文周虽然表面上出身山东,但南方诸多大族都是南渡而来,沈文周也是沈氏祖上同枝。
沈远清非常担忧锦衣卫缇骑到浙江是直奔沈家与郑家而来。
那天在这里的郑家年轻人郑明昆不言不语,眉头紧蹙。
孟春沉着脸,看向沈远清之后说道:“既然担心锦衣卫去浙江是为了你沈、郑二家,你还赶到南京来?”
沈远清顿时无语:“府尊莫非就要我坐以待毙?况且,我沈家商行,本就经常来往于诸省。”
其他几个听着的人都默默地微微垂下眼睑。
坐以待毙四个字都说出来了,话里的威胁之意也是明显的。
沈家商行何以能来往诸省?大家伙也都拿了好处,给过方便。
若锦衣卫真是冲着沈、郑二家而来,他沈远清是被抓之后供出诸人还是直接前来商议让锦衣卫摸到众人,有什么区别?
郑明昆开了口:“尸谏、尸劾是何等大事?陛下竟不畏青史议论严查此事,诸位大人,如今局面,朝廷是真不畏惧天下有事。谋逆大罪之下,可不会再顾虑其他了。”
孟春在内,有官身的全都沉默不语。
这不是寻常抉择了。
费了很大的力气,有了衍圣公和诸多官绅的帮助和撺掇,才有了张伟这个机会。
但皇帝不仅没有担心办了张伟等人之后会让勋戚产生的震怖之心,更是下了让天下藩王和勋戚今年入京贺万寿的旨意。
意思很明显:就几个月了,有异心的话就赶紧的。
谁也不知道今年万寿圣节之后会如何。
这种局面下,那就真只有了顺从或者反叛这两种选择。
而现在麻烦的是:李翔这把火真的已经烧到了谋划这些事的人身上,迫在眉睫。
孟春终于开了口,对着另外一个官员说道:“方兄,你在户部,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省赋税变迁明细,心里自有一本账吧?”
在南京户部担任右侍郎的方鼎昌眼神一凝:“孟兄还有何计?”
南京户部虽然在南京各衙中不算最重要的,但有几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管理位于南京后湖的黄册库。迁都之后,储藏有整个大明土地、户籍档案的黄册库仍然留在后湖,由南京户部进行管理。
第二:全国盐引堪合都由南京户部和南京户科管理,盐引的印刷由南京户科印刷完成后,盖的是南京户部的印,然后发放下去。
第三:负责征收和起运南直隶各府及湖广、江西、浙江三省的赋税,这自然而然还牵涉到漕运。
第四:督理南京各卫屯粮、各仓粮储、南京内库,与此同时,还有与南京诸官廪禄发放有关的事宜。
现在孟春问起这件事,方鼎昌心里想的事情很恐怖。
毕竟,南直隶及江西、湖广、浙江三省所能征收的粮赋已近天下一半。南京户部虽然在征收赋税等有关钱粮的决策上都要向北京户部报备、审批,但如果是非常之时,那还是有不小自主权的。
孟春知道他想岔了,明明白白地说道:“开国以来,各处粮赋、科则变迁,其中不知有多少烂账,每一笔烂账都关乎百姓。陛下只怕是以为我等持重之举纯粹为了私利,而不明白这新法燎原之下,百姓又将如何多有不满。既如此,有些烂账不如翻出来晒晒。”
方鼎昌目光深邃:“孟兄指的是哪些?”
孟春看了看沈远清,心里想着那已经向自己迫近的危险,开口就冷笑道:“调和各地,让富庶之地多承担一些,那已是多难做好的事?将来不是要如广东一般编审科则、贫富共担吗?这样的事情,南京户部不妨先吹吹风,做些准备的事,以示迎接新法之意。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我做徽州知府时,知道有些地方的百姓绝不会欢迎贫富共担!”
方鼎昌凝眉思索了一阵,知道了他说的是哪一类的事。
“孟兄之意,今年南直隶及三省赋税征收,南京户部先奏请厘清一些有误科则,还有黄册库一事?”
孟春点了点头:“那是自然。若朝廷决意将新法推行至诸省,第一件事就是清丈田土、编审科则。忧心此事的,可不光是官绅。”
天下谁不偷奸耍滑?但凡有条件,都会想方设法隐没一些田土面积、人丁来避赋税徭役。官绅富户之外,诸多百姓一样如此。
清整水利确实会让百姓欢喜,可若是以前一些不需要他们承担的赋税摊到了他们头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百余年来,各地官员谁不是平衡着各方?越是穷山恶水的地方,为了避免激起民怨民变,往往也不会待他们过于苛刻。
富庶之地的富户其实承担得多一些,再许以一些其他便利,天下就是这样稳当过下去的。
公平?哪有事事上单纯的公平,无非大局下过得去而已!
对方鼎昌而言,孟春的提议表面上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算是南京官员“体察上意”,为迎接新法做准备了。
可他也清楚,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的。
沈远清同样清楚,可他想要的不是这个,而是迫在眉睫的恐惧需要消除。
“府尊,这些事情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若激起了民变,也是有过无功。”沈远清咬牙问道,“眼前李翔张伟之事,朝中究竟是什么决断?费督台若不足依赖,衍圣公怎么说?朝中还有人能挽回局势吗?”
他想问的是救自己和他孟春本人!别让这个事情继续扩大!
孟春眼神凌厉地盯向了他:“莫非伱沈老兄是想,要么快点破财免灾,要么就快点做番大事?”
“可陛下决意严办,我沈家倾覆在即!”沈远清不耐烦之下,语气都不恭敬了,“若进了诏狱,我如何受得住!”
孟春却淡淡地回答:“说什么远水不解近渴,万寿圣节前,天下随时有变。你若不知轻重,不计子孙将来,本府有什么话好说?陛下要明法度,这件案子毕竟是三法司在审。沈远清,若没打定主意,现在你我都只能等!”
话说到这里,他等的消息还真来了。
管家请示之后走了进来,递过来一封信。
孟春看完之后毫不掩饰脸上的兴奋:“四川忽然关隘紧闭,许进不许出,必有大事!”
沈远清呆了:“费督台不是……”
孟春笑道:“费督台或许是假意,但杨藩台和高臬台可是脱不开身的。如今不管如何,四川要乱了!这把火一起,其余诸省又待如何?京营新乱,陛下如何抉择?不怕天下有事?那是因为还没事!”
……
天下太大,京城太小。
没见识过朱厚熜本人的,思维上停留于过去君臣对天下大事处置的惯性里,消息上落后于专门为了皇帝掌控偌大疆域而建立起来的急递系统。
此时此刻,整个大明运转效率最高的是御书房,其次是皇帝重新亲自调教过的锦衣卫和内厂体系。
骆安刚刚参与完周诏的丧礼,而后就把王佐召来了。
“我南下,你在京城。陛下如此安排,你当明其深意。”
“卑职必不负指挥所托,不负陛下恩深如海!”
王佐自然明白。
骆安这一去,只怕嘉靖五年甚至天下局势安稳之前都得奔波各地,让皇帝亲自交待的各省行走及将来的各省治安司特勤队能够发挥效用。
而对王佐的重用,那已经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骆安之后,锦衣卫指挥使会是他王佐。
骆安表情凝重:“虽还有内厂,但此次参策会有许多新人。非常之时,万不能懈怠。雷霆万钧之下,若还有人铤而走险,必不是小打小闹。”
王佐点头:“卑职明白!”
这次大动静之后,京里的骑墙派虽然会少一些。但若是地方上的情况不对劲,只怕骑墙派又会多起来。
参策们也不例外。
不然昔年如何能有夺门之变?
骆安去地方,京城要靠王佐来主持锦衣卫的大局。
“还要着重看好勋戚。”
骆安知道王佐其实比自己聪明、有才干。但既然他是指挥使,也要做一些王佐自然会懂的安排,交接一些事。
比如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和禁宫里直接沟通的渠道,这个权力,要暂时由王佐代行。
等诸事都理好了,锦衣卫指挥使率领百骑离开了京城。
暗中早就于几日前离开的,更不知道多少。
王佐的手底下,力量其实暂时空虚了不少。
可他也很清楚,如今京城里其实最不可能翻起什么大浪来。除了提督着京营的张永,京师九门及五城兵马司、城中诸卫,自从五军营之变后就一直没有停止整训。
如今,更重要的是地方。
四川之变,文臣系统的公文也终于到了京城。经过通政使司,知道消息的人已经不少,毕竟神机营和五军营选锋要开拔的旨意都出了。
兵部行文,予费宏和薛伦便宜之权,什么旧党党魁,哪怕是不聪明的也已经知道。
摆在他们面前的,则是七个参策奔赴各地之后留下来的机会。
京官们要开始站队,他们也不可能在皇帝和“权势滔天”的新党眼皮底下站在新党对立面。
“谁来山东?”消息传到曲阜,孔闻韶焦急地问孔闻昉。
“没有。”孔闻昉摇了摇头,甚至有些开心,“我问过抚台了,他也没接到旨意,山东一切如旧。四川如此剧变,陛下若还在山东大肆挞伐,天下读书人都会恐惧陛下是不是要用新学问彻底取代先祖之学。这已经快半年了,陛下那三理之说,多的物理尽是奇技淫巧,天下读书人有几个耻于研习?”
山东一切如旧,就说明朝廷知道轻重。
以新法之名犁扫天下是真,要夺官绅一些利也是真。
不杀掉一批,哪里会多出来田土?这个道理,聪明人其实都懂。变法嘛,谈及富国,其实不过再分配一下利益。
抄出来的,多出来的,好好分一下就是。
孔闻昉说道:“宗公不用着急。便是暂时动到了孔家赋役头上,那也只是要塞天下悠悠之口。只要不是彻底掘了儒门之根,我孔家安如泰山。况且,如今四川有变,天下会如何还不知道呢。”
他非常享受现在孔闻韶不断来询问他意见的感觉。
和这个衍圣公堂哥相比,孔闻昉自认比他高明太多。
衍圣公和朝廷地方许多人书信往来,这新法过程中“旧党”有“谋逆”之意的大刀若真砍到孔家,也只会先砍到衍圣公头上。
可只要朝廷仍需要通过孔家来安抚天下士人之心,那么昔年自己的父亲代替孔闻韶的父亲孔弘绪袭职衍圣公之事,说不定还能重演。
只要自己到时候“忠心一片”就行。
此时的南直隶,朝廷旨意还没抵达,蒋冕也刚出发。
孟春是已经知道了四川有变的消息,但这场变故现在如何发展的,他不清楚。
但他觉得无所谓。本来还担心那样做会激起“民变”的方鼎昌,更是和南京一些尚书们商议之后,借着“站队”的名义开始传信各府州先清办一下过去有问题的赋税科则,同时做好清丈田土、重造黄册的准备。
刚刚拿到孙脩给过来的新名单的刘镇元则还没来得及在浙江出手,又得到了新的传信。
他的眼里露出兴奋的光。
浙江大族,哪里比得上南京高官?
锦衣卫在南京的人,不足以主持大局。
“不能先走漏了风声!”刘镇元看向自己的副手,“名单已经有了,老八,你把这个拿着。”
锦衣卫浙江行走贺平安只见刘镇元从带到浙江来的一个小柜子里拿出了几样物事。
“万法馆的新东西。”刘镇元有如宝贝一般交给他,“我去南京要几天。七天之后,夜里九时,你在浙江一同出动!”
“九时?”
刘镇元点头:“此钟极准,每天两圈,两个小时是一个大时辰。将来这东西造得多了,许多要事能好多地方同时行事。记住,出其不意,同时行事!”
从葡萄牙人那里缴获的座钟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出了一批手工制作的缩小版。虽然还没达到怀表那种程度,但已经可以随身携带了。
刘镇元安排好了浙江的事,随后便翻身上马,离开了杭州府。
有些人瞧在眼里,心里松了一口气:四川大变,陛下毕竟还是顾不上浙江这边的一些“同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