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三国大教皇TXT下载->三国大教皇

正文 482肃米

作者:星云战火        书名:三国大教皇        类型:历史军事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g.534zw.com

    栾奕深知解决通胀的关键就在于解决粮食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二个

    一是增加耕地面积。而增加耕地面积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拓荒,在这方面,教区的百姓们自发做出了一定努力,教区各地耕地的面积得到了较大拓展。不过开荒扩土的行为势必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与栾奕的初衷并不吻合。他不希望在数百年后,华夏广袤的原野和森林在华夏儿女疯狂的掠夺下再次消失,转而成为供人居住的高楼大厦和苍白的田地。所以,他非但没有鼓励百姓开拓耕地,反而专设法令对开荒恳田进行重重限制,将包括山川、树林在内的所有非民用耕地全部划归教会,没有地方教会许可,任何人不得将土地划归己有,尤其不能将其开发成耕地。

    除了开荒,还有一种方式可以拓展耕地面积,那就是战争。就像栾奕现在所作的,占下羌人雨水丰沛的河套平原,将草原民族的牧场,开发成汉人半畜牧、半耕种的天然农场。再比如占据了河流充盈、气候宜人,人口密度却远远小于江北的扬州,并计划将这里打造成鱼米之乡,从而大幅度提高大汉粮草的年均产量。还有就是,在招降孙策的同时,他还得到了孙策从士燮手中夺来的交州。

    所谓的交州也就是后世说的广东、广西一带,加上大半个越南。这片世纪的繁华区域,在圣元初年仍处于蛮荒时代。辖区领土内人口稀少,很多无主土地可以开发,也值得开发,并随之为大汉增添许多耕地,进而产出大批粮草。

    诚然,领土的拓展大大减小了通货膨胀的现状,粮草价格的增速日趋减缓。但是栾奕知道,人口仍在无穷无尽拓展,而耕地开拓的速度绝对不会跟上人口的增幅,粮草供需失衡的情况终有一日还会再现。

    到那个时候,难不成又要出兵掠夺土地?万一作战失败可怎么办?

    栾奕不敢去想战败的后果,兵败如山倒还在其次,其所引发的后续问题才是关键。由他一手打造的经济链条将彻底崩断,教区内部无需他族入侵,自己就会陷入经济困境,大萧条随之而来。

    所以,仅靠开拓耕地并不能解决粮食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还在于增加单位耕地的粮食产量上。

    对此,栾奕长久以来始终关注农业器具的更新,自郑氏曲辕犁问世以后,在郑浑和一众工匠努力下,筒车、翻车等众多灌溉器具先后出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灌溉效率。

    同时,在地方教会神官指导下,相对富裕地区的耕农们在家中院落里垒起了猪圈。日日将人的排泄物与猪食一并喂予猪吃,既养了猪,饱了口食,又在春夏两季沤出两栏肥料滋养土地。

    人吃得饱有力气,地吃的饱,生出来的庄稼也粗壮。粮产量虽借此有所增加,但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仍显得杯水车薪。

    由此可见,仅从技术层面增加产量在目前看来只能起辅助作用,要想从根本上大幅增加粮产,最好的办法还是找到产量更大的作物。

    想到这些,栾奕一下子就想到了占城稻。

    所谓占城稻乃是产自于占城的一种稻谷,此谷特别耐旱,同时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旱地涝地都能成活,且无视盐碱。它的生长周期还很短,自播种至收获仅用五十多天,在亚热带气候下一年可收获两次,在江北温带气候中三年可保两熟。如果教区各地将它视为主要作物,粮产量必然得到一幅提到。

    在正常的历史轨迹中,占城稻在宋朝时才从越南引入神州大地,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开来。现在,所谓的越南还是大汉交州的一部分,占城就是交州边缘的一座小城,将占城稻引入内陆比宋时要容易的多。

    于是乎,占据交州后栾奕第一时间任命颇通农事的原青州临淄太守李肃为交州刺史,派人赶赴占城寻找生长周期短、耐寒能力强的高产稻谷,并以交州最为试点进行试种。

    如果此稻真如传说中那般优越,便在江南扬州、荆州推广,进而推广到大江以北,乃至整个教区。

    李肃走马上任之后,派出万名士卒在占城四周四下找寻,逢人便问,遇山便进,可谓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汉圣元十七年二月终于在一名当地老者口中得到了占城稻的讯息,并于距离占城不远的巴威山中找到了第一批稻种。

    将稻种带回交趾郡,李肃薛了块土地与当地资深老农联合耕种。首次耕种的效果并不理想,种下的三百株水稻虽然只有二十余颗存活,但却印证了该稻生长周期确实很短的特点。

    至于水稻枯死的原因,李肃觉得是耕种时节不对。遂选择七月中又下了一批种。这次果然不负他众望,九月初,三百株水稻全部存活,且各个颗粒饱满。

    他随即将种出来的稻米小心翼翼用纸张包好,装在布袋里令人连夜送去建业交到栾奕的手上。

    时值栾奕正准备北归,在书房里与孙尚香一起收拢书籍、奏批,看到满袋晶莹剔透的白米,栾奕乐得合不拢嘴。

    孙尚香不解,问栾奕“不就是一袋米吗?犯得着这么高兴?”

    栾奕则意味深长的回答,“这可不是一袋米那么简单,它是所有华夏儿女的未来。”言讫,他坐到书桌前,大笔一挥,一封转交李肃的书信跃然纸上。

    他先是夸赞了一番李肃的功绩,直言找到新水稻乃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为了让世人在吃到新米的同时饮水思源,不忘记李肃所作的巨大贡献,他决定将这种新式的稻米定名为肃米。他问李肃同不同意。同时,他还让李肃尽快摸清肃米下种和收获的具体时间,并在交州推广开来。他提醒李肃,粮食问题是关乎百姓生存、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在推广肃米的时候,切莫急功好利,出现耕种错误,致使原本有所收益的田亩颗粒无收的情况。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要切实做到真正了解肃米的习性,才进行推广。等到交州种植确实没有出现问题,再转而将种粮送到扬州和荆州,并将种粮方式传授过来。

    书信写完,栾奕盖上教主印绶,装入信封,派专人送回了交州。

    忙完这些,在孙尚香时候下,他用了一盏茶稍作歇息,在午饭前,他将孙尚香遣了出去……至于原因,他要密会一个人。

    此人姓张名松,字子乔,益州成都人。

    说起来,这也算是个人物。他本在成都张鲁手下效力,却又与汉中刘璋旗下的法正等人交往甚密,此外他还两次来江东寻孙策,毛遂自荐充当孙策入主益州的领路人——堪称成都、汉中、江东的三栖间谍。

    栾奕这次见他不为别的,主要还是知道他与益州方面关系匪浅,想以他为媒介劝导益州刘璋别再做无谓抵抗。选择举手投降,有光明的前路在等待;若想螳臂当车——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心中打好接见张松的腹稿,栾奕又批了一盏茶的奏章,巳时时典韦准时带着张松来到栾奕面前。

    “在下张松拜见齐王。”

    听到陌生的呼声,栾奕将手中狼嚎工整的搭在了笔架山上,抬起眼帘一看……呦呵!

    书中说张松生了一副丑陋的面庞。以至于历史上的曹操都懒得见他,直将他推到刘备怀中,白白失去益州地形图以及赚取益州的机会。栾奕起初还道是书里夸张,人再丑又能丑到哪去,能丑的过典韦?

    事实证明,书里非但一点夸张的成分都没有,与张松相比,典韦简直可以用俊朗来形容。

    一对似睁非睁的小眼睛嵌在他浓郁到与额发连接在一起的浓眉下面,酒糟鼻之下则是一张似开非开呲着龅牙的大嘴。他生了一副五短身材,且上身比下身长好大一截,长袍披在他的身上远看像猴子,近看像猩猩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看到这幅丑陋模样,栾奕偷偷咽一口唾沫,掩饰过析疑的情绪。同时也在纳闷在东汉这个以貌取士的时代,张松是怎样成为一名士子并随之进阶为官的?又是怎样在张鲁手下站稳脚跟,并赢得一席之地的。

    显然,张松是个拥有真才实学之人。是超人一等的才干帮她撇除了容貌上的缺陷,从而得到了刘璋和法正的认可和信赖。

    作为一个惜才之人,想到这些栾奕对张松的热情程度又拔高了几分。对屋角的栾福道“给张先生赐坐,为先生泡壶新出的好茶。”

    栾福一一照做,亲自将茶盏端到张松面前。

    因为样貌丑陋,张松平日没少被人讥笑、嘲讽,愿意以礼待他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张松自幼便在心中定下一条不成文的原则,谁人待他以赤诚,他必推心置腹;谁人鄙夷他,他必冷眼还之。

    此番栾奕又给他让座,又给他好茶,毫不在意他的容貌,以上宾之礼待他的举动,让他很是受用。恭恭敬敬拱手道“谢齐王恩赐。”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